绿电、低碳、节水,中国节能三大领域革新助力产业绿色转型

绿电、低碳、节水,中国节能三大领域革新助力产业绿色转型

admin 2025-07-04 科技 1 次浏览 0个评论

6月23日至29日为2025年全国节能宣传周,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中国节能联合组织了“走进新国企·中国节能绿色工厂”融媒采访活动走进中国节能,通过探寻绿色生产、绿色智造、绿色创新、绿色服务的全周期绿色管理之道,展现中国节能在推进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推动传统产业绿色低碳改造升级方面的绿色实践。

中节能环境肥西公司。受访者供图

光伏制造逐“绿”而行向“新”出发

6月26日,采访团走进中节能太阳能镇江公司,实地探访这家光伏制造行业的国家级绿色工厂。

15年前,随着第一块光伏组件成功下线,中节能太阳能科技(镇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节能太阳能镇江公司”)开启了逐“绿”而行的阳光事业。其中,创新应用热应力原理的切割工艺是其中一项极具代表性的突破,它在给硅片两端开槽、中间加热的同时采用高精度微雾喷嘴尾随雾化冷却,使电池片/硅片形成自然开裂。

运用这项工艺,公司每年可节省用电101.8万度,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80吨。在设备更新换代方面,公司引入高效节能装备,淘汰落后产能,进一步释放绿色潜能。通过先进设备的升级换代,每年可节省用电量514.6万度,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935吨,可从源头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

中节能太阳能镇江公司还积极发挥央企在数字化转型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深度聚焦“绿色+智造”的融合创新。公司倾力打造的“5G+光伏智造智维协同创新云平台”,已成为推动绿色制造的重要引擎。这一平台将5G通信技术与光伏深度融合,创新性地从供能、用能、辅助、产品、交易五大维度实现全方位节能降碳,构建了涵盖能源精细化管理、碳排放监测评估、智能装备应用、技术智能化改造与智能运维等多样化应用场景。

目前,该平台已接入电站144家,连接主设备6.8万台,累计监测关键指标高达156.8万项,联网数据量突破103.9亿条,展现出强大的绿色效能。此外,平台在实际运行中取得显著的节能降碳成效,减少电量损失15万度,累计监测发电量474.2亿度,相当于节约标准煤1426万吨,等效植树73.5亿棵,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907.8万吨。

以城乡固废协同处置绘就长江经济带绿色低碳新篇

在中节能环境所属中节能(肥西)环保能源有限公司,采访团见证了一场垃圾变绿能的奇妙之旅。

提到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人们不禁皱眉。步入中国节能所属中节能(肥西)环保能源有限公司的厂区,记者们却发现空气中没有丝毫刺鼻难闻的气味。这与人们传统印象中垃圾处理厂“脏乱差”的固有认知截然不同。每日,这里都在上演着“变废为绿能”的绿色低碳大戏。

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中心控制室里,大屏幕上正实时跳动着焚烧炉温度、烟气排放指标等多项关键运行参数,全景展示着整个项目的运行状态。据了解,生活垃圾经垃圾清运车运抵厂区后,先会经过专用运输通道停靠至指定卸料门,再通过全封闭运行的垃圾吊抓斗系统,将发酵后的生活垃圾精准送入焚烧炉。此时,高温焚烧产生的热能会转化为蒸汽,从而驱动汽轮机发电,最终这些通过垃圾焚烧产生的清洁电能,会顺利并入电网。原本污染环境的垃圾就这样转化为清洁电能,真正实现了从“废物”到“绿电”的直接转化。

与此同时,中节能环境肥西公司构建的资源循环利用模式也格外引人注意。这里每天处理2000吨生活垃圾,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6万吨,相当于节约标煤9.6万吨。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5月底,中节能环境肥西公司累计消纳生活垃圾和餐厨垃圾超410万吨,实现上网电量13.4亿度,不仅解决了合肥市肥西县及合肥西部区域“垃圾围城”难题,更通过“以废代煤”替代了传统化石能源发电,显著降低了碳排放强度,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除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外,园区内还配套建设了炉渣综合处理利用项目、餐厨厨余项目、污泥干化项目,固废处理总规模可达3900吨。

在中节能环境肥西公司的环保科普馆里,一块醒目的公众开放活动展示板吸引了记者们的注意。作为常态化环保教育的重要平台,这里定期举办面向公众的开放活动,并通过模型展示、现场讲解等形式,让参观者可以沉浸式体验垃圾从产生到资源化利用的全过程。这座以“环境保护及资源利用”为主题的环保科普展馆,不仅定期开展垃圾分类宣传、环保知识宣讲等活动,更带动了全社会参与生态环境保护。

“我们的科普模式有效化解了‘邻避效应’。”讲解员介绍道,当公众理解了“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垃圾分类、源头减量的意识显著提升。这种“意识降碳”模式,从社会端减少了垃圾产生量,进一步降低了末端处置的能源消耗与碳排放。

中节能环境肥西公司。受访者供图

以智能与低碳重塑水处理新范式

在中节能国祯,采访团实地探访被评为“低碳化标杆污水处理厂”的合肥小仓房净水厂以及胡大郢净水厂,解码它们背后的低碳发展密码。

作为水务领域的头部企业之一,中节能国祯深耕水务行业20余载,以市政污水、村镇污水、工业污水、水环境综合治理为市场拓展方向,以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为发展依托,打造了一批绿色、低碳的智慧水务项目。无论是小仓房净水厂还是胡大郢净水厂,都展现了其在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体现了企业在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上的扎实实践。

走进日处理规模达40万吨的合肥小仓房净水厂——这座目前安徽省体量最大的净水厂,仿佛置身于一个“智慧水务大脑”。在这里,先进的技术与环保理念相融合。

厂区部署的人工智能水务系统,将数据监控平台、曝气智能控制、回流智能调控等核心模块编织成一张覆盖“工艺全流程、监测全断面、参数全维度”的智能化网络。

在线预警算法如同24小时值守的“环保哨兵”,精准识别水质超标、数据异常等情况,实现从预警提醒到运维存档的全流程闭环管理,极大地提升了水厂的应急处理能力和管理水平。

智能巡检系统则像不知疲倦的“技术专家”,通过自动化分析将工艺调控精度提升30%以上,大幅减少人工干预的需求,为污水处理行业数字化转型树立了技术范本。

在合肥胡大郢体育公园,草木葱郁、绿树成荫,每日前来锻炼的市民络绎不绝。而在公园之下,藏着一座日处理量10万吨的全地埋式污水厂——胡大郢净水厂。

这种地下两层的立体布局,相比传统污水处理厂节约了近67%的土地资源,为城市发展释放出宝贵的空间红利。全地埋设计不仅将污水处理构筑物全部隐藏于地下,更通过密闭空间对设备噪声进行收集处理,对臭气实施100%集中净化,彻底打破了“污水处理厂=脏臭源”的固有认知。

更令人欣喜的是,这座绿色工厂已成为传播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载体。作为合肥市生态环境教育基地,胡大郢净水厂每年举办超过20场“节水课堂进校园”活动,把“一滴污水的低碳之旅”故事送进十余所中小学。

中节能国祯合肥小仓房净水厂及胡大郢净水厂。受访者供图

转载请注明来自小橙子的城堡,本文标题:《绿电、低碳、节水,中国节能三大领域革新助力产业绿色转型》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