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远基金三年高开低走,最新规模跌破百亿,多只产品亏超20%

合远基金三年高开低走,最新规模跌破百亿,多只产品亏超20%

admin 2025-07-07 推荐 1 次浏览 0个评论

界面新闻记者 | 穆玥

又一家知名主观私募规模“坠落”。

中基协近期更新的数据显示,由知名投资人士管华雨创办的合远基金,最新的管理规模已经由此前的100亿元以上下调至50-100亿元。

合远基金成立于2022年3月,同年5月完成登记备案,在创办该公司之前,管华雨曾历任申银万国证券研究员、投资策划部负责,信诚基金研究员、基金经理,交银施罗德基金基金经理、权益投资总监、研究总监以及上海彤源投资基金经理、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总经理等。

根据中基协披露的信息,管华雨持有合远基金67%的股份,该公司的另外三位股东顾杵、丁俊、庄琰以及公司其他多名员工都曾就职于上海彤源投资,顾杵、丁俊、庄琰在合远基金的持股比例分别为12%、11%和10%。

管华雨于2015年6月加盟尚处于发展初期阶段的上海彤源投资,随后凭借着旗下产品突出的业绩表现,带领该公司一路发展壮大,并在2020年成功步入百亿私募之列。

以“彤源7号(A)”为例,Wind数据显示,2015年6月开始产品净值曾跟随大盘出现一轮较大幅度的回撤,累计净值一度回到1.29,但当年9月下旬后产品净值便开始逐步修复,至2021年11月下旬累计净值一度创出6.41的历史新高,6年多时间区间收益率接近400%。

广州某私募投资总监王先生对界面新闻表示,虽然大家一直都在说历史业绩不能代表未来收益,但是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基金经理的历史业绩经常被当作投资决策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参考指标之一。多数投资者实际上都是在看到基金经理跑出了不错的业绩以后,才决定去买相关产品的,所以很多明星基金经理也都喜欢在做出了一波突出的业绩过后,选择“奔私”或者“单飞”。

管华雨在上海彤源投资任职期间积累的“好口碑”,使得合远基金的开局十分顺利。公开资料显示,2022年6月21日,合远基金首批产品发售首日募集规模就已经超过了20亿元,截至当年7月末在各渠道最终累计的销售额高达近90亿元,随后公司也很快步入了百亿私募之列。

然而,合远基金这三年多的发展却是典型的“高开低走”。

Wind数据显示,合远基金旗下近期有净值更新的8只产品,成立时间均为2022年7月,目前产品自成立以来的累计亏损率均在23%-25%之间。

以“合远好买雨鸿1期”为例,产品自2022年7月5日成立后不久,净值便持续停留在1元下方,至今年4月中旬累计亏损率一度接近30%,近期产品净值略有修复,但截至6月30日累计亏损率依然高达24.68%。

合远基金官网显示,公司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投资策略,其中在个股选择方面围绕未来1-2年景气度好的龙头企业展开研究。

如今合远基金首批产品成立已近三年,有净值更新的部分产品净值却依然大幅亏损,这对于追求绝对收益的私募投资者来说,显然不好接受。界面新闻注意到,部分投资者曾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表达自己的不满。

Wind数据显示,合远基金旗下已有4只产品选择提前清算,仍在运作的产品中有6只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报送的存续规模已经低于1000万元。

另一方面,在成立初期大规模“吸金”之后,合远基金“上新”的频率也在大幅放缓。Wind数据显示,公司旗下一共备案过83只私募产品,其中76只备案时间集中在2022年6月至12月,占比91.57%。

失去了管华雨等人的“老东家”上海彤源投资近年来的日子也不好过。据中基协数据,这家曾经的百亿私募目前管理规模已经回落至20-50亿元。

管华雨并非孤例,比如原中欧基金600亿基金经理周应波2022年创办的运舟私募,同样在成立不久之后便成功突破了百亿规模,但是大约在去年一季度时,公司的管理规模已经回落至50-100亿元,目前未能重返百亿私募之列。

近年来也有其他很多主观百亿私募管理规模滑落。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2022年2月中旬非量化类百亿私募一共86家,截至今年5月底,非量化类的百亿私募已经减少至47家,三年多时间数量接近腰斩,而在此期间量化百亿私募数量却从29家增加至39家。

有业内人士对界面新闻分析指出,近年来市场以结构性的行情为主,市场风格和热点方向一直在不停地变化,主观私募的投资布局往往高度依赖于核心基金经理的主观研判,一旦方向判断失误的话,就很容易出现业绩大幅回撤,进而导致公司管理规模缩水。而且很多私募2021年和2022年左右管理规模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如果投研能力没有及时跟上的话,也会影响后续投资决策的效率。

转载请注明来自小橙子的城堡,本文标题:《合远基金三年高开低走,最新规模跌破百亿,多只产品亏超20%》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